3月11日,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拉开帷幕。来自苏浙沪地区的考生汇聚交大,接受专家教授的面试考查。其中参加面试的考生上海1080人,江苏230人,浙江230人。面试专家将从中选拔500名上海考生、100名江苏和100名浙江考生给予上海交大预录取资格。预录取名单预计将于下周公布。与往年相同,对于预录取考生,高考成绩作为参考,一般要求达到一本线。若有特色的预录取考生高考在一本线下,我校将对这类考生再次组织审核和面试,最终决定是否录取。
校长张杰、副校长黄震来到陈瑞球楼,视察面试情况,与考务人员及志愿者亲切握手,并向结束面试的考官了解面试情况和考生表现情况。张杰校长还与前来面试的中学生同学亲切交流,询问考生参加面试后的感受,并鼓励他们把握机遇,珍惜光阴,勤奋学习,拓宽视野,努力考入自己梦想中的高等学府。
“过关”需有创新潜质
今年上海交大着重考察学生面向未来的创新潜质。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表示,上海交大是钱学森先生的母校,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是钱老的梦想,也是上海交大的人才培养目标。自主招生选拔是学生由中学阶段步入大学阶段的重要环节。学生是不是具有创新潜力,是不是具备从普通的事物或现象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思维,是不是拥有创新所必需的品格是面试专家考察的内容之一。
在面试前的宣讲中,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简要介绍了面试环节和面试注意事项,并阐述了自主招生对于选拔创新人才的意义所在。“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(AAA测试)希望让大家充分了解自身学业现状,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和相应的能力情况,为你们开启未来生命旅程的智慧、思考和方法,挖掘你们的创新潜质!”。
陶正苏对即将参加面试的考生说,“无论你考了多少分,无论你能否过关,在不久的将来,那些你曾经最看重的东西都将只是卷面上的一个分数、一个标记。但你的创新思维将成为伴随你一生的行装。” 陶正苏还表示,“只要你愿意,上海交大这所百年巍巍学府的大门,将永远为有创新品格的人而开。”
“面试问题不会涉及高深的专业知识,我们更看重的是考生创新的智慧和素质”,面试专家告诉记者,考生具有创新潜质,将是其开启通往交通大学校门的“钥匙”。记者了解到,注重考察考生的创新潜质已成为面试专家们的共识。面试专家说,提问的问题比较全面,但对考生创新潜质的考察渗透在一些细节和案例之中,考生在不经意的问答中,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素质便能显现出来。
两组3对1面试 每位考生共40分钟
据介绍,参加面试的专家团队由200位面试经验丰富、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组成,正教授占80%。之前,学校专门召开由面试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出席的专题研讨会,针对面试设计、沟通技巧、学生心理等内容充分交流,分享经验,提出建议。今年,学校没有规定具体的面试内容,由专家根据上海交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考生具体情况设置问题。面试专家各自保持独立性,根据考生的表现、AAA测试成绩和其他材料,独立判断,独立评定等级。
面试以两组“3对1”模式进行,考生需经过两轮专家的面试,每轮由3位面试专家组成,专家组的组成由当天抽签决定。每位考生到哪个专家组面试,由考生现场抽签决定。每位考生每组面试时间约20分钟。
记者发现,从考生入场到面试前的宣讲,再到面试的分组进行,整个面试过程秩序井然,场内场外各个环节有条不紊进行。
双向互动 精彩在智慧的碰撞中迸发
为了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,使他们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发挥正常水平,在面试过程中,上海交大加强了面试官与考生的双向互动。上海交大招生办主任陶正苏告诉记者,面试专家将把问题变成轻松的提问模式,像聊家常一样,在平易轻松的交流中,掌握考生的真实情况。
除了在面试内容上突出互动性,在形式上也有突破性改变。以前的面试,通常是追问式提问,几个面试官轮流对考生“轰炸”,考生只能被动“接招”。上海交大在今年自主招生面试的设计上,打破了这种惯例,允许学生向考官发问,充分进行互动。
陶正苏介绍说,这样既可以增强面试双方的互动,又可以考察考生提出问题的能力,更重要的是把创新的理念和信息传递给考生,因为要创新,就要敢于挑战现有的东西,敢于向权威发问,而这种体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。
探索评价机制 长期跟踪多维考评
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透露,今年交大选择了部分中学,对考生高中三年综合表现进行考查,同时比对学生测试成绩,进行科学分析。试点考查内容包括学业成绩、课余活动、兴趣爱好、社会服务等。
任何单次考试的成绩,对全面评估学生学业能力而言,都存在一定偶然性。为更合理、科学、有效对学生学业能力做出正确、公正、综合的评估,需要不断对考察和评估模式进行探索。上海交大试点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察,就是要综合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情况,包括学业成绩,课余活动、兴趣爱好、社会服务等,为大学选拔人才提供更全面的信息。
据悉,除了对学生中学期间平时成绩进行考察外,上海交大还将跟踪自主招生学生入校后的各方面表现,探索更趋完善的多维度学生评价考核体系。综合评价是实现科学选才的重要保证,将有助于全面考察人才、多元化选拔人才,破除单次考试成绩评判的偶然性,摒弃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传统应考思维,使全社会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,并对高校选拔和构建多元化生源群体发挥积极作用。高校可根据各自特点和优势,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,发挥教育选择的主动性,有利于高校办出特色,真正择优。
自主招生 把更多的“选择权”给学生
今年,上海交通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七所高校合作进行的“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”是继去年五校联考后的第二次联考实践。高校招考改革的总体趋势是逐步引入评价机制,改变以往仅以高考成绩作为惟一录取依据的招生方式,建立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,多元化综合评价、多种方式选拔录取相结合,考生和高校自主双向选择的机制,这将为考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,更多的机会,将有利于人才选拔,促进我国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。高校的选拔标准是中学教育“看不见”的“指挥棒”,而自主招生可以发挥各高校优势、突出特色,体现国家需求、社会发展对人才选拔的导向,推动中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,使全社会聚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,有助于中学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为了保障考生权益,给考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,上海交通大学与其他几校协调了面试安排,并增加了考生反馈和选择面试时间环节,以确保获得多校复试资格的同学可以从容安排时间。学校将给予考生充分的确认时间,尊重考生的选择权,倡导和谐良好的自主招生文化。
学校与上海教育考试院确认:与往年相同,若考生同时签约两校,将由考试院再次征询考生意见后,确认一所后予以公示。